七夕快乐,把握浪漫经济——盘点七夕热门礼物&活动

1、七夕礼物--国潮遇蓝海
七夕节是古代女子最感兴趣的节日,也被称为是中国情人节。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的专属节日,于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如今每年的七夕节都是人们表达爱意和浪漫的时刻。
有关数据*显示,2018-2022年中国礼物经济产业市场规模从8000亿元增至12262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预计2024年中国礼物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3777亿元,2027年达16197亿元。
京东消费显示,七夕期间,整体礼品销售环比前两周提升了162.8%。
七夕这场“以爱为名”的消费战役俨然已成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势力,带动着浪漫经济的蓬勃发展。
虽然是中国的七夕节,但是各大品牌为了瞄准中国市场,都推出了自己的七夕特别限定款系列。根据《2021奢侈品用户白皮书》数据显示,受访奢侈品消费者在七夕消费比例近三成。

山东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民俗学家李浩表示,西方情人节有约定俗成的“节日载体”,如巧克力和鲜花。而七夕节则没有这种“节日载体”,其与传统习俗及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相伴。
随着社会发展,习俗逐渐消亡。若想让七夕节受年轻人喜爱,需改进内容,推广符合中国传统的礼物,如《诗经》中男女相互“赠之以芍药”的芍药花,香囊、手帕、木梳等。这些传统礼物需得到公众认同,成为传统的“节日载体”。
传统节日文化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愈发普及与流行。
天猫新零售助推七夕节的国货复兴潮,国货化妆品领跑天猫销售,年轻用户更偏爱中国风产品。
天猫数据显示,尽管化妆品、首饰、鲜花和巧克力仍是七夕节送礼的主流品类,但七夕显示出更理性、个性化的消费特征,年轻用户更注重创意和回忆杀的老字号品牌。七夕前夕,旗袍这样的小众品类同比增幅超80%。
借助七夕节这个关键时点,百年老字号品牌在天猫上迎来了线上销售的高速增长,谢馥春电商销售已经占到品牌整体的三分之一,在天猫上的销量更是达到电商渠道的80%。老字号品牌如谢馥春、孔凤春、百雀羚、老庙、周大福等品牌在年轻化、拥抱时尚潮流方面领先一步。从七夕数据看,谢馥春、百雀羚的用户中,25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比超4成。

近年来,国货品牌一直在积极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其国潮影响力。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七夕节能够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载体”,这也将为国货品牌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2、七夕活动--心灵相贴近
根据新生代H3新富人群数据库,有近四成的人会选择在七夕节看一场电影,排在首位,其次三分之一的人会选择外出聚餐,选择在七夕节送礼的比例也超过三成。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统计数据,2022年8月4日(七夕)全国电影票房共3.6亿元,相比于2021年七夕1.98亿票房同比增长81.82%。七夕档票房前三影片为《独行月球》(2.35亿元)、《明日战记》(5898.62万元)、《遇见你》(4746.69万元)。
七夕期间电影票房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趋势,而2023年七夕档期也有多部精彩电影上映, 《念念相忘》、《燃冬》、《爱犬奇缘》等,大家可以前往电影院观影,共度浪漫的七夕节。

据《2022年Q4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相亲或追求异性时,约八成人选择约会餐厅有一定的讲究。而约对方吃饭时,近四成人(36.83%)会选择对方喜好的食物;特定餐食中,当地特色美食、火锅和自助餐最受青睐。

七夕临近,餐厅成为情侣们前往的热门目的地。许多餐厅都抓住这个机会,推出节日限定套餐、延长营业时段等。而在七夕夜晚享用晚餐变得更加需要依靠线上平台的支持。
根据美团数据,全国范围内七夕主题餐饮堂食套餐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8%。此外,酒店套餐的需求环比平日增长了120%。提前预订七夕当天的堂食座位的订单量同比去年也大幅增长。尤其在北京地区,七夕订座订单量增幅达到24.5%,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增幅达到107%。
七夕出游热度不减,主题乐园和短途短期旅行成为七夕出游热门选择
七夕出游总体趋势:七夕出游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人们越来越愿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选择旅行来创造浪漫的回忆。

有关数据*显示
>>欢乐谷门票预订火爆:全国各地的欢乐谷平均热度涨幅达60%,北京、重庆、南京、深圳、上海的欢乐谷“七夕”当天门票预订火爆。主题公园成为七夕出游的热门选择,人们希望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浪漫的七夕节。
>>短途短期出游:大部分人更倾向于选择短途短期的旅行方式,3-4天行程占比29%,5-6天行程占比24%。
>>酒店连住订单增长:七夕当日至过后的首个周末期间,酒店连住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157%。人们希望在七夕期间享受更长的休闲时光,选择连续入住酒店来放松身心。
>>民宿和景区搜索量上涨:《2022七夕旅行消费报告》显示,七夕相关旅游热度上涨304%,民宿搜索量环比上涨55%,各类景区搜索量涨幅达到67%。人们对于亲近自然、体验特色住宿和游览景点的需求增加,更加注重与伴侣或家人共度浪漫的时光。
3、摆脱同质化营销--陪伴是核心
七夕还能爱“TA们”
品牌借助七夕“浪漫氛围”造势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如果品牌想要摆脱同质化营销,那么在未来情人节日中为非情侣群体带来的福利营销不妨一试。
利用反向营销的底层逻辑:反常规、反标准化吸引现代消费者,尤其是更注重品牌的独特创意和体验感的Z时代消费者,他们更注重品牌的独特创意和体验感。反向营销需要建立在真正的消费需求、优质产品和正确的品牌价值观基础上,而不仅仅是迎合消费者的求新心理。
美国零售联合会NRF最新调研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希望通过情人节来感谢生活中其他重要且有意义的关系,如父母、朋友、同事、老师、宠物,甚至是对自己的宠爱。因此,在情人节营销中,品牌可以考虑提供福利和关怀给这些非情侣关系的人群,满足他们的需求,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
七夕单身狗渡劫指南:
七夕不仅是情侣的节日,更是单身族的狂欢,在刺激浪漫经济的同时,也引爆了单身人群的过节热潮,单身族网购、出游,以及餐饮观影消费的比例均比平日上涨。
“七夕”这个重要的中国情人节,有关数据*显示,这个七夕当日的国内整体酒店预订量和高星酒店预订量相较去年均出现2倍以上的增长,长途浪漫旅行打卡也成为七夕旅行的新趋势,而对于单身的人来说,恋爱也绝不能将就,调查数据显示32%的男性和56%的女性不愿意将就。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晚结婚,选择独自旅行的人群比例也越来越大。携程数据显示,单身男女选择在七夕出游的比例同比增长48%。选择一人出游的游客占比与情侣出游占比分别为9%和10%,相当于每10人出游就有1人是单身人士。花费方面,情侣七夕出游平均消费3023元,而单身人士平均消费1422元。
01
现代年轻人对待爱情和情人节的态度有所改变。他们更加成熟和理性,不将爱情视为救赎,也不会为对方做无脑妥协。相反,他们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我发展。美国情人节调研数据显示,57%的Z世代受访者不会与所爱的人一起庆祝情人节。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单身人士,并通过反向营销的方式来吸引他们。
例如,瑞幸咖啡在2022年七夕节推出了与单身自嘲式网络风靡的“孤寡青蛙”联名,今年情人节和七夕也不例外,联名了最近非常火热的线条小狗,将情人节变成了“单身节”的感觉。

瑞幸的传播策略针对的是对新事物和热梗接受程度高的Z世代人群。他们通过使用谐音梗“七夕不咕呱,蛙瑞喜欢你”和推出限定七夕新品、周边二创等产品玩法,吸引目标人群的关注和参与。
这种反向营销的策略能够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需求,从而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02
现代人在情人节不仅仅是与恋人庆祝,而是更多地将这个节日作为与所有爱的人分享爱的机会。
根据调查数据,越来越多的人计划为自己或他人购买礼物,并且赠送礼物给朋友和家人的支出也在增加。根据2021年情人节调查报告显示,配偶、儿子、父亲和女儿在收到礼物的对象中排名靠前,显示了人们通过赠送礼物来表达爱和感谢的普遍行为。国内京东调研的数据显示,在情人节期间人们送给父母、孩子和朋友的贵重礼物比例较高。

情人节已经从仅仅是恋人之间的庆祝转变为与所有爱的人分享爱的机会。人们通过赠送礼物和通过特殊的产品来表达爱和感谢,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03
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等年轻消费者的推动,情人节期间除了对重要关系人员的支出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爱转移到宠物身上。宠物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灵的慰藉伴侣。
一项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一(27%)的人表示他们会为非人类伴侣购买礼物,宠物礼物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

情人节也是将爱转移到宠物身上的机会。人们开始为宠物购买礼物,表达对宠物的爱和关怀。
如今,情人节在人们心中的概念已经逐渐泛化,不再仅仅是与爱人共度的节日,而更多的是寻求一种情感共鸣。品牌想要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必须深入了解年轻人的喜好,抓住用户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上的满足。
国外品牌希望打入中国七夕市场,越来越多的品牌已经推出了融入中国元素的限定款,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这无疑将成为外资品牌争夺中国市场的必然趋势。然而,也有一些品牌过于简单地融合中国元素,缺乏深入研究和消化,导致消费者的反感。未来的海外品牌如果想要借助国潮发展,就必须具备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和市场的精神,否则很难保住市场份额。
国货品牌也越来越重视“国风”在消费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国货品牌来说,不断创新自己产品与中国传统元素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可以使品牌更具时尚感和前瞻性,也更能传递情感和传播品牌理念。
总结
在营销中,品牌需要基于自身的特点抓住反向营销的底层逻辑,以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情绪价值。“节日营销”是场持久作战,不能仅仅为了在某个时间节点“出圈”而走捷径,应该持续向庞大流量背后的用户传递自身,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心智。
01
“过节”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传递品牌理念”才是核心。将品牌的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节日中,将其延展为品牌传播的核心,从而实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连接,建立起深层次的品牌认同和忠诚度。
02
国货品牌再现“东方式浪漫”,传统文化国货品牌销量暴增,品牌在内容创意和营销方式上需要推陈出新,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03
国潮崛起,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诞生,七夕中国情人节需要有中国元素来填充,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抓住国潮并且做好本土化策略是重中之重,对消费者来说,极大的民族自豪感也会推动着对国潮趋势的认可。
04
任何品牌营销活动都需要一个场景,利用七夕节进行品牌营销,不仅能提升品牌形象,也可以强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粘度;七夕节节日内涵的泛化,从情侣陪伴延伸到心灵陪伴,品牌的营销效果显著。
05
七夕单身经济。关注单身族在七夕节网购、出游,以及餐饮观影消费的暴增;瑞幸咖啡的反向营销的策略能够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需求,从而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有关数据*:艾媒、马蜂窝、途牛旅游网、携程、同程旅行

欢迎扫码咨询
媒体合作
媒体采访 | 文章转载 | Carmen 15010835801(同微信)carmen_li@sinomonitor.com
商务合作
品牌主及投资机构 | Leon 13911186065(同微信)leon_liu@sinomonitor.com
4A广告公司 | 营销咨询机构 | Daniel 13501957658(同微信)daniel_lee@sinomonitor.com
媒体及其他 | Susie 13811354053(同微信)susie_song@sinomonitor.com